將神韻的美好帶回家

Phoenix Series

鳳凰系列

神韻舞蹈所刻畫的鳳凰,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神獸。鳳凰常被比作女性,象徵「溫婉」特質;與之相對的龍,則代表男性「雄健」氣度。龍鳳成對,體現陰陽調和、萬物生生不息之理。(事實上,龍鳳各有雌雄之分)相比西方鳳凰會從灰燼中重生,華夏鳳凰同樣充滿神話色彩,來歷可追溯至創世以來的諸多傳說。中國最早的甲骨文獻,即有對鳳凰的記述。千百年來,鳳凰現身於藝術作品、俗諺、倫理學等場域,其身軀的五個部位分別對應儒家思想——頭部象徵「德」;兩翼象徵「義」;背部象徵「禮」;腹部象徵「信」;胸部象徵「仁」。上下五千年,中華文化將鳳凰顯形視作祥瑞之兆,見之必有明君即位,或聖人下世,以提振眾人的智慧與道德水平。成語「龍鳳呈祥」即是指龍鳳親臨世間帶來富貴吉祥。另一句「人中龍鳳」,則指優秀的人才就好似龍或鳳,在群眾中脫穎而出。

Ethnic Series

民族系列

明日初升,百鳥歡歌,裊裊雲霧中、遠山映襯下,涼山彝寨一群俏麗的姑娘在碧水黃花間無憂無慮的翩翩起舞。當少女們展開彩虹般亮麗的寬大裙擺時,就像絢麗的蝴蝶彩翼紛飛,而旋轉時又幻化成了盛開的花海。相信看過神韻彝族女子舞蹈的人,都會對那色彩明快、民族特色濃郁的服飾印象深刻。尤其是那艷麗的百褶裙格外耀目。神韻藝術品最新推出的「彝韻」系列首飾,靈感也正是源於舞動中百褶裙的多彩靈動。

Tang Dynasty Series

唐朝系列

大唐雍容的審美與天人合一的內涵,在如浴朝露的牡丹中綻放,傳遞著神傳文化的藝術馨香。這個系列的設計靈感來源於2016 神韻女子舞「唐麗風韻」。大唐仕女端莊典雅的齊胸襦裙,儀態萬方的寬袍廣袖,傳説中是來自天界的服飾。這個舞蹈中的所有服飾都是由神韻藝術團的設計師親手設計製作。富麗典雅的配色和裙擺上的牡丹花紋樣,也讓神韻藝術品的設計師獲得了啟發與靈感:將綻放的牡丹作為這個系列的主題紋飾,將大唐的雍容典雅帶進了設計之中。

Qing Dynasty Series

清朝系列

滿族統治的清朝(1644-1911)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。作為中國第二大民族,滿族創造了滿族和中國傳統風格的獨特融合——無論是在服飾、建築,甚至社交禮儀方面。滿族仕女頭戴的巨大扇形頭飾,前後飾有花朵,兩側垂掛流蘇;腳蹬的鞋底中央有塊鞋跟,使仕女只能以碎步行走,手臂也只能輕輕的前後擺動。由於這種繡有精美花紋圖案的鞋固定在一個底座上,形似花盆,因而被稱為「花盆鞋」。滿族皇朝公主與貴族少女的典雅形象是清朝的代表象徵。這些仕女配戴華美的頭飾、腳蹬挑高的「花盆鞋」、身著厚緞或絲綢縫製的長旗袍,旗袍的衣領、下擺和開叉等處會綴以裝飾或繡花,象徵著她們的高貴身份。在清朝這些仕女被稱為「格格」,源於滿族語的「女士」或「小姐」。在眾人眼中格格是美麗與優雅的象徵,直到今天,格格漫步在宮廷裡端莊、優雅而美麗的形象仍被稱頌。

Poets of the Orchid Parvillion Series

蘭亭序系列

隨著舞者行雲流水的舞步,千古名篇《蘭亭序》彷彿穿越時空,被天地間的神來之手一筆一畫在神韻天幕的緩緩書寫,呈現於觀眾的面前。這就是2016年神韻舞劇《蘭亭舒序》的場景,也是神韻藝術品蘭亭序系列的設計靈感來源。某種意義上,這個劇目的醞釀歷經 1600 多年之久,自書聖王羲之讓這篇「天下第一行書」問世時便開始了。公元353年,王羲之與謝安等當世名流,聚集在會稽山的蘭亭度過上巳節。在古代,三月三日上巳節向來有在水邊除穢祛邪的風俗。因此當日王羲之等圍坐於河渠兩旁,以觴盛酒任其順水下流,停在何人面前,就由那人取觴而飲,作詩一首。最後,流觴暢飲共得佳作三十七篇,合成《蘭亭集》。王羲之為其作序,即流傳千古的 《蘭亭集序》,又名《蘭亭序》。神韻藝術品以神韻劇目《蘭亭舒序》為設計靈感,以傳統的青花瓷色和經典的山水風景為圖案,呈現著名而富有詩意的《蘭亭序》名篇。

Plum Blossom Series

梅花系列

梅花象徵堅韌、高潔和不屈不撓的精神,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重要的意義,也是常在文學、詩歌、書畫和園藝等多種藝術形式中出現的意象。在神韻2011年的女子舞《梅》中,神韻演員所塑造的卓爾不群的梅花仙姿深受觀眾喜愛,也是神韻藝術品梅花系列的設計靈感來源。